用三棱針刺破人體一定部位的血絡(luò)或脯穴,放出適量血液,達(dá)到治療疾病目的的方法,稱為三棱針法。古人稱為“刺血絡(luò)”或“刺絡(luò)”,現(xiàn)代稱為“放血療法”。放血療法在操作時,首先要消毒針具和針刺部位,再根據(jù)治療需要,選擇不同刺法。常用放血療法
(1)點(diǎn)刺法:先在針刺部位上下推按,使郁血積聚。右手拇、示兩指持針柄,中指緊靠針身下端,留出1—2分針尖,對準(zhǔn)已消毒的穴位迅速刺入1~2分,立即出針,輕輕擠壓針孔周圍,使出血數(shù)滴(對重癥患者有時可出血‘卜數(shù)滴,血由黑紫變紅為止),然后用消毒棉球按壓針孔(針刺曲澤、委中穴,在孔穴周圍上下推按之后,可先在孔穴近心端扎緊止血帶或布帶,急救包這樣靜脈暴露的更明顯,更容易出血,刺出血后,再將止血帶放松)。
(2)散刺法:以左手按壓施術(shù)部位的兩側(cè),使皮膚固定,急救包右手持針,將腧穴或反應(yīng)點(diǎn)的表皮挑破出血(如治療紅絲療,應(yīng)在紅絲近心端盡頭處以及紅絲之上寸寸挑刺出血)。有時需挑破部分纖維組織,
(3)挑刺法:然后局部消毒,覆蓋敷料。常用于目赤腫痛、痔瘡等證的治療。又稱圍刺法,是在病灶周圍點(diǎn)刺出血,主要用于丹毒、癰瘡。根據(jù)病變部位大小的不同,刺血點(diǎn)可有一定距離:也可沿著病灶周圍做包圍性點(diǎn)刺,也稱為“圍刺”。
二、放血療法注意事項首先,患者體位要舒適,做好必要的解釋工作,消除患者的顧慮,防止暈針。其次,操作時宜輕、宜淺、宜快,出血不可過多,不可刺傷深部動脈。第三,要注意無菌操作,防止感染。最后,對于氣血兩虧、常有自發(fā)性出血或損傷后出血不易止的患者(血小板減少或患有血液系統(tǒng)疾病),不宜使用。
三、放血療法常用穴位
太陽:主治頭痛,眼紅腫。
上星:主治頭痛,目痛,鼻衄,熱病。
水溝:主治癲癇,小兒驚風(fēng),中風(fēng)昏迷,:中暑, 口眼歪斜,牙關(guān)緊
閉,急性腰扭傷。
齦交:主治齒齦腫痛。
地倉:主治面癱。
金津、玉液;主治口瘡,舌腫,嘔吐。
十宜:主治昏迷,癲癇,瘴病,乳娥,小兒驚風(fēng),中暑。
四縫:主治小兒疳積,百日咳。
八邪:主治煩熱,目痛,毒蛇咬傷手指腫痛。
曲澤,主治煩熱,胃痛,嘔吐。
少商:主治急性咽喉腫痛,急性扁桃體腫大,鼻衄,發(fā)熱,昏迷。
商陽:主治急性咽喉腫痛,齒痛,手指麻木,昏迷。
委中:主治腹痛,吐瀉,腰痛(急性腰扭傷療效好),丹毒。
八風(fēng):主治腳氣,趾痛,毒蛇咬傷足跗腫痛。還可用于急性嘔吐、
腹痛腹瀉、急性頭痛、咽喉腫痛、化膿性扁桃體炎、急性腰扭傷的治療。